不少企业在面对传统主业增量不济时,都十分热衷于向外寻求“粮草”,即切入新业务,开辟另一条增长曲线。
一、服装第一股彬彬股份转型锂电材料
【资料图】
杉杉股份前身可追溯至1989年,当时创始人郑永刚为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厂长,三年他联合其他四家公司成立杉杉股份,公司成立四年后,便在上交所上市,由此,彬彬股份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与此同时,郑永刚早早地发现了电视广告营销的潜力,不惜借钱在央视上打广告,让“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火遍大江南北。到1998年,杉杉品牌销售收入达23.5亿元,并且连续7年占据中国服装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37.4%,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服装第一品牌”。
踏入资本市场后,郑永刚逐渐成为资本运作的高手,1999年郑永刚开始开始布局新材料行业,并成为一家锂电池材料供应商,从此开始全面转型,多年后公司已成为一家锂电巨头。
在服装产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转变突然就发生了,在1999年3月的一个饭局上,鞍山热能研究院某领导对郑永刚提起旗下碳素研究院新能源锂离子负极材料的课题,这让郑永刚心动了,由此开启了杉杉股份的转型之路。
这样的选择其实是大势所趋,2000年,站在世纪交替的节点上,中国即将加入WTO,全球服装品牌即将进入中国市场。郑永刚在21世纪初清楚地看到国际和国内局势的变化,认为中国服装品牌最大的红利期已过,国外品牌入驻,服装行业正迎来寒冬,杉杉股份服装业务的生命周期即将由盛转衰,不转型就要被淘汰。
一路坎坷的新能源之路
1999年杉杉股份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杉杉科技”),正式进军锂电行业赛道。
不过,杉杉股份在锂电行业似乎走得没有服装行业顺利。王鹏指出,其研发技术只能用“坎坷”来形容。杉杉股份从布局锂电负极材料开始业绩就亏损,而且一亏就是8年。
据杉杉股份官网,从1999年到2005年,其花费了7年时间来布局新能源产业,开启战略转型。最开始是1999年成立“杉杉科技”,主要研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接着是2003年11月成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杉杉能源”),布局锂电池正极材料;随后在2005年收购年产500吨电解液的东莞市锦泰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在布局阶段,除了企业亏损,杉杉科技也有好消息。在2001年,杉杉科技的“中间相碳微球”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打破了日立化成对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这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是标志性事件,中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开始掀起浪潮。据了解,当下实力强劲的深圳贝特瑞、新宙邦几乎都在这一时间点(2001年)成立,并且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日后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
终现光明
杉杉股份真正的转变是在2012年,直到苹果手机的崛起才让杉杉股份锂电池业务被重新审视。那个时候,苹果手机开始全球捆绑招标,最终凭借技术及价格的综合优势,杉杉股份的锂电材料成了苹果手机主要的供应商。
锂电市场真正的风口在2013年正式爆发,这是一波由新能源汽车带动的锂电市场增值。这股风口之下,市场增长之快、增长周期之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据EVTank数据显示,2013年后,整个动力电池材料市场每年的需求增长达到两位数。也正是同一年,杉杉股份的锂电业务营收达到21.64亿元,占总营收比首度超过50%,其锂电业务正式超过服装业务收入,成为了企业真正的战略支点。
此后,随着特斯拉的崛起,全球新能源汽车掀起一次汽车革命,杉杉股份的锂电业务规模不断水涨船高。
杉杉股份的锂电业务收入从2013年的21.6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7.9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78.24%。事实上,杉杉股份的锂电材料业务收入已2018年达到峰值,当年公司锂电材料营业收入为70.0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79.13%。
2015年它分别布局了电池系统集成、能源管理服务、充电桩建设及新能源汽车运营等业务。2020年,杉杉股份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成立“杉金光电”,形成“锂电负极材料+偏光片”“双主业”的格局。
杉杉股份开始从锂电池原料供应商角色升级到新能源电池,再到终端整车制造者,从一系列的转型行为可以看出,杉杉股份正在尝试以锂电材料为基础,撬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版图。
杉杉股份发力充电桩运营、新能源整车制造与运营、上游矿业部署等多个领域,进行上游原材料价格锁定,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下游需求,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它的目的是试图完成产业链的闭环,进一步完善自主供应链与知识产权体系,同时面向新型显示需求展开预研,做好上游配套,将命运和未来的发展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至于使自身受制于上下游企业。杉杉股份这辆“新能源战车”的结构正在变得更加牢固,也更具想象力。
二、从烟标和BOPP膜进军锂电隔膜的恩捷股份
1996年,李晓明、李晓华兄弟相继创立云南红塔塑胶有限公司、云南德新纸业有限公司、云南红创包装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时,以红塔塑胶为母体,收购玉溪创新工贸有限公司,后更名云南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恩捷股份前身,以下简称“创新股份”),以完善自己在烟标及BOPP膜领域的布局。
2010年至2016年,凭借云南烟草大省的区位优势,创新股份的烟标业务已经能够实现10亿元左右的营收,以及1-1.6亿元的利润,但李晓明的目光却盯上了更为赚钱的“隔膜”生意,隔膜与正极、负极、电解液并称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产业地位举足轻重。
在星源材质的刺激下,2010年,通过烟标业务完成原始积累的李晓明终于腾出手来,在上海创立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湿法隔膜生产,6年后便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这也奠定了未来恩捷股份超越星源材质、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第一的江湖地位。
左右倒右手上市
2016年9月,控股公司营收相对较高的创新股份率先在深交所上市挂牌,这是李晓明将锂电隔膜业务整体上市的第一步。8个月后,创新股份正式筹备将上海恩捷注入上市公司,以50亿元的对价、溢价超3倍收购上海恩捷90.08%股权,并于2018年8月走完这笔左手倒右手的重组交易,公司简称也改为“恩捷股份”。
此后,恩捷股份在锂电隔膜市场靠扩张一骑绝尘:
ü2018年11月收购江西通瑞;
ü2019年5月收购深圳青松;
ü2020年3月收购苏州捷力;
ü2021年5月收购重庆纽米;
ü2022年3月收购富强科技。
一系列纵横收购之后,恩捷股份的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元。收购相继完成后,恩捷股份的市占率提升至近45%。
从最新经营数据看,2022年上半年恩捷股份营收是星源材质的4.32倍,恩捷净利润是后者的5.57倍,产能是后者的3.33倍。截止2022年6月末恩捷股份合同负债规模为5.70亿元,同比增长了5405.02%,而星源材质合同负债仅为0.05亿元,同比增了6.91%,星源材质合同负债规模仅为恩捷股份的0.92%
截止目前,恩捷股份总市值达1300多亿元,约是星源材质的5倍。仅仅用了10年时间,恩捷股份就超越星源材质跃居行业龙头。
同时,随着储能市场的爆发,恩捷股份也积极布局干法隔膜产能。2021年,公司启动江西干法隔膜生产项目,产能规划为10亿平方米,预计2023年底达产。该项目为未来储能领域的隔膜需求提供充足的供应保障。此外,公司与Celgard合资建设干法隔膜项目,与宁德时代共同投资设立平台公司投建年产20亿平方米的干法隔膜项目。
恩捷股份坚持技术创新,持续研发投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和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包装企业,随着公司新产品的增长曲线开始体现,未来的成长空间十分广阔。
三、民爆龙头雅化集团转型锂电
民爆行业产能过剩,转型锂行业
雅化集团创立于1952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旗下70余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分布于中国全境和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最初雅化以民爆业务起家,后来产品不断延伸至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工业导爆索、工业导爆管等民用爆破器材领域,生产总值挤进国内行业第四。
发展到后期,由于民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在实现现有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果断进军锂行业。
2014年,公司通过收购国理公司剩余股份和兴晟锂业,布局锂产业链的最上游,进入了“民爆”与“锂业”双主业运行新阶段。
至此之后,对雅化集团来说,锂资源量一直长期拥有保证,未来业绩可期。到了2017年,公司筹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正式成为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一员。
公司锂资源来源有三大主要渠道:
(1)公司已与银河锂业续签未来五年锂精矿采购协议,2018、2019采购量不低于10万吨,2020-2022采购量不低于12万吨;
(2)公司参股子公司下属子公司德鑫矿业预计2018年内开始建设李家沟锂辉石矿105万吨/年采选项目,该项目短期对公司业绩无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公司锂资源量;
(3)公司目前持有澳大利亚Core公司9.4%股份,包销锂业发展未来菲尼斯项目的DSO锂矿,对Core其他锂矿项目的锂矿拥有优先合作权。
转型后的表现
相对于不少跨界进入汽车锂电市场的企业,雅化集团的布局较早,因此也成功乘上了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东风。
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324GWh,同比增长106%;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至13.4%。但同时,2021年上游锂资源供应继续紧缺,供需影响带动了锂资源价格不断攀升。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供应紧俏,雅化集团因此吃上了这波红利。2021年,公司实现锂产品产量2.73万吨,同比增长149.69%;锂产品销量2.91万吨,同比增长66.82%。此外,公司2021年锂盐销售均价8.47万元/吨,同比亦大幅增加64.47%。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是雅化集团加速战略转型的一年。这一年里,雅化集团的锂电产品继续狂奔,挑起了公司增长的大梁,完全盖住了公司民爆业务缓慢增长的势头。
主营业务财务数据及走势来看,公司民爆业务营收逐年递增且走势相对较为平稳,2019-2021年三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5%、9.2%、39.2%,2021年增长率高的原因在于国家对新老基建的政策带动了雅化民爆业务板块的高速增长。
2021年随着雅化集团雅安锂业1期项目的投产,2021年全年锂盐业务得到高速增长,并在2022H1锂盐业务营业收入(45.97亿元)首次超过民爆业务(9.92亿元),且同比增加449.81%。
收购上游锂矿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参股上游采矿企业是锂电企业的惯用做法,雅化集团也不例外。自进军锂电行业后,雅化集团参股的上游采矿企业包括:
ü参股了37.25%的能投锂业拥有李家沟锂辉石矿采矿权,年产能18万吨锂精矿;参股澳洲Core公司并签订锂精矿包销协议;
ü参股澳洲EFE公司4.6%股权,并将继续通过合资形式共同开发锂矿资源;
ü参股澳洲EVR公司9.5%股权,将与该公司共同开发澳洲两大锂资源项目。
参股上游锂资源相关企业后,雅化集团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直接控股了加拿大两个锂矿项目,试图为公司未来的原料供应上一个保险。
2022年下半年,雅化集团全资子公司雅化国际出资500万加元认购加拿大超锂公司2127.66万单位股份,约占超锂公司总股本的13.23%;同时,雅化国际以现金出资收购超锂公司全资子公司60%的股权,并控股旗下福根湖硬岩石锂辉石型锂矿项目和佐治亚湖硬岩石锂辉石型锂矿项目。该两个锂矿资源量累计接近1200万吨,实现开采后,将给雅化集团在锂资源领域的储备更加“硬气”,保障未来的锂产品订单。
可以看到,8年的时间进军锂电后的雅化集团市值实现了超20倍的增长。
在 “ 锂 + 民爆 ”双主业驱动下,雅化集团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有望助力公司业绩站上新的台阶。未来也可以预见,锂盐业务将会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增长点。
参考:
1.杉杉股份:板凳十年冷,业绩迎井喷.参考:界面新闻
2.上涨超过50倍的锂电隔膜龙头究竟有多厉害?一文读懂恩捷股份.参考:百家号
3.雅化集团产销两旺2022年预盈45亿,净利连续三年倍增加速海外抢锂.参考:同花顺
Copyright 2015-2022 每日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